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
(080901)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立足鲁南经济圈、面向全国、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养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理论与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发展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合格的工程师,能够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成为所在领域的技术或管理骨干。本专业总目标覆盖:
目标1: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目标2:掌握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能够综合考虑社会、法律等条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业复杂的工程问题,胜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
目标3:能够综合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较强的沟通与组织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协作促成目标达成,促进社会发展;
目标4:具有自觉学习意愿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追求与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技术、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工具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表述;
1.2能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工具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并求解;
1.3能够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应用领域复杂问题的推演与方案比较。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对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与判断;
2.2 能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正确表达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3 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优化方案;
2.4 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计算机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可以识别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定需求,完成相应单元(部件)的设计;
3.3能够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定需求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4在计算机系统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具有设计实验项目的能力,针对拟定的工程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进行算法设计、资料收集、环境搭建、参数值范围设定及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力;
4.2具有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包括实施实验、采集分析实验数据,能将分析结果与预测或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4.3具有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的能力,包括从实验中呈现资料、解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并能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确认解决方案是否有效,给出建议,形成报告。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常用的设备、工具及软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理解相关产品的局限性;
5.2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择恰当的仪器、工具或模拟软件,对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和结果呈现;
5.3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技术问题,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6.3能分析和评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实践对环境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能够在专业实践中针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自我约束。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了解国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2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在工程实践中能履行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有效沟通、交流、协同工作;
9.2 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团队交付的任务,胜任团队成员角色;
9.3 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团队成员有效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就计算机领域的专业问题,选取恰当的方式、方法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0.2 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备撰写专业文章的能力;
10.3 能够跟踪专业领域国内外技术潮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管理方法与决策方法;
11.2 能够在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考虑到多学科的因素影响,并能运用管理或决策知识解决问题。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能够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并能自我评价。
三、核心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数据库课程设计、软件项目实践、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软件工程综合实践、网络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
五、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六、标准学制
标准学制 4年
七、授予学位
符合《新利18体育官网在线娱乐 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八、课程学分结构比例一览表
课 程 类 型 |
修读 形式 |
理论 学分 |
实践 学分 |
合计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25.5 |
13.5 |
39 |
44 |
23.6 |
26.6 |
选修 |
5 |
0 |
5 |
3 |
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 |
必修 |
25 |
0 |
25 |
25 |
15.2 |
15.2 |
专业 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必修 |
10 |
0 |
10 |
63 |
6.1 |
38.2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21 |
1 |
22 |
13.3 |
专业拓展课程 |
选修 |
15 |
16 |
31 |
18.8 |
实践课程 |
必修 |
|
33 |
33 |
20 |
合计 |
101.5 |
63.5 |
165 |
|
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 |
38.5 |